欢迎您的来访! 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

甄选信托/信托难题 择优帮您

400-1526-880

信托公司去通道明显 主动管理成“突围”利器

发布时间: 阅读量:

       不久前密集披露的2018年信托公司年报,无疑是解读该行业最新动向的最佳工具。细看相关数据和资料,可以发现,尽管信托行业的“马太效应”日渐趋强,信托公司间的分化难以避免,但行业转型发展进入“深水区”,管理22万亿元资产的信托业正大力去通道化,主动管理业务发展提速明显。

  

强者恒强局面延续

  

       近年来,信托业的分化态势日趋明显,这一现象在2018年同样存在。从营业收入的角度来看,根据相关统计,2018年信托头部公司的优势非常明显。

  

       在营收超过30亿元的公司中,分别为中信信托、平安信托、中融信托、华能信托、中航信托和重庆信托。其中,前三名中信信托、平安信托和中融信托的营业收入数据分别为61.45亿元、49.78亿元和46.54亿元。

  

       反观排名行业尾部的几家公司,其营业收入均在3亿元左右徘徊,排名最靠后的公司,2018年的营业收入只有0.517亿元,首尾差距非常明显。

  

       从净利润角度来看,行业的“马太效应”也十分明显,且头部公司的优势非常集中。

  

       统计数据显示,2018年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分别为中信信托、平安信托、重庆信托、华能信托、华润信托、外贸信托、江苏信托、中航信托、建信信托和中融信托。该排名与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重合度非常高,显示出头部公司的发展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,且龙头效应日渐明显。

  

       事实上,信托业近年来虽整体实现了快速发展,但信托公司间的差异化发展却令强者恒强态势得以不断强化。对此,信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2018年随着监管趋严,在行业整体资管规模缩水、去通道明显的背景下,过度依赖通道业务的信托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。尤其是在信托业转型时期,新的收入来源形成与传统盈利模式趋弱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期,部分转型不够及时的信托公司,其经营数据与业绩也因此受到影响,最终导致行业马太效应不断加剧。

  

发力主动管理业务

  

       根据百瑞信托统计的68家信托公司年报数据,截至2018年末,行业整体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2.72万亿元,平均每家公司为3341亿元,超过平均数的公司有21家;信托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公司有2家,不足千亿元的公司有9家。对比2017年末数据看,16家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增加,52家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出现下降。

  

       对此,中诚信托战略研究部总经理和晋予表示,受监管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,各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下降程度不一,但部分信托公司在规模下降中实现了结构优化,体现了自身的发展特色。

  

       业内人士分析称,很多信托公司2018年信托资产规模下降,是各家公司主动选择去通道业务的结果。与此同时,梳理2018年信托行业的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可见,其7.45万亿元的体量在整体行业资管规模中占比达32.82%,对比2017年29.75%的占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。

  

       “2013年以来,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占比持续下行,2018年开始才有所回升。”某业内人士表示。他分析认为,这一数据的变化,显示出去通道不仅改善了信托业务的机构,也推动信托公司加强主动管理能力,积极发展相关业务。

  

       结合此前信托业协会对2018年信托业发展的评价可见,在过去一年中,单一信托占比平稳下降,体现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集合信托占比平稳上升。这“一升一降”显示了信托业的发展质量正在提升,以集合信托为重点的主动管理类业务正成为信托业转型升级的“突围”利器。





作者:金 苹 苹

来源:上 海 证 券 报



本周热销产品

查看更多热销产品>>

推荐信托产品

查看信托产品>>

择优咨询(深圳)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2019 粤ICP备20030298号 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5620

专注信托、专业分析、独立客观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、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。

×

优质信托,专家精选 400-1526-880

鉴于规定部分产品无法挂网,如需了解更多产品请联系我们